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寒食节又称“上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是古时民间习俗,寒食节期间忌火,都要冷食为主,堪称是一个寒冷的时期。而在汉代,寒食节也被定为公祭日。即使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早已不需要出门躲寒,但这个传统节日仍在传承中,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寒食节既有古代农民求神保佑的传统,也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楚国贵族介子推不满意楚国兴兵,便来到了陆浑山隐居。他饿得不能动弹,为了吃到饭,他把衣袖上的绶带断开,系上枯枝,骗倒守卫,逃出山林。但介子推并没有逃脱厄运,最终还是被人杀死。为纪念介子推的善行,世人于每年三月三日踏青,而三月三日即为寒食节。
另一种说法是,寒食节是为了纪念鲁国忠臣介子推。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鲁国时期,楚国曾经多次侵略鲁国。为了防止齐国乘机夺取鲁国土地,鲁国王派介子推去楚国向楚国太子求援。太子答应了援助,可却被莫名其妙地撤销了。介子推义愤填膺,瑜亮书生等人与介子推一同自缢,以示对国家忠贞之心。懂事的百姓也将这个日子定为纪念介子推的节日,命名为寒食节,期间要冷食不要生火。
无论寒食节的起源是哪个版本,这个传统节日几乎已经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而人们在这个节日中举行祭祀、踏青和煮饭食等传统活动,继续了几千年的寒食节文化。所以,寒食节身背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今天依然存在着,成了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