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是劳动者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工作原因遭受的各种伤害和职业病,由此引起的时间和部位明确的生理、心理的损伤或功能障碍。那么,对于工伤,如何进行等级鉴定呢?本文为您介绍工伤等级鉴定标准。
工伤等级鉴定对象
工伤等级鉴定的对象是指身患职业病、遭受劳动事故而鉴定申请获得工伤待遇的劳动者。
工伤等级鉴定程序
工伤等级鉴定的程序大体如下:
1. 劳动者发现自己受到损伤或者生病,及时就医,并向用人单位报告;
2.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3.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派遣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4.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鉴定标准择期组织鉴定,拟出鉴定意见、出具鉴定证明;
5. 劳动者提交相应的工伤资料和鉴定意见即可申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等级鉴定标准
根据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工伤的等级主要分为十级,具体如下:
1. 一级工伤:表示因工致残程度为1-10%;
2. 二级工伤:表示因工致残程度为11-20%;
3. 三级工伤:表示因工致残程度为21-30%;
4. 四级工伤:表示因工致残程度为31-40%;
5. 五级工伤:表示因工致残程度为41-50%;
6. 六级工伤:表示因工致残程度为51-60%;
7. 七级工伤:表示因工致残程度为61-70%;
8. 八级工伤:表示因工致残程度为71-80%;
9. 九级工伤:表示因工致残程度为81-90%;
10. 十级工伤:表示因工致残程度为91%以上。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以医学鉴定结论为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医师进行工伤等级鉴定。
工伤等级鉴定标准是根据受损劳动者的损伤程度及其对劳动能力造成的影响来确定的。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工伤职业病分类与目录以及各地的相关规定来确定。